首页> 行业新闻> 新闻详情
中国制造?我们自己的品牌到哪儿去了?
来源网络      作者:拾牛网络      时间:2015-08-08

中国制造业,从2010年起跃居世界第一;在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我国有220多种位居世界第一。这样的成绩,令国人为之动容。但享有“世界工厂”称号的中国,在西方人眼中,只是一个贴牌大国,与品牌无关。“中国制造”与“德国制造”“美国制造”“意大利制造”“瑞士制造”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更不能相提并论,中国品牌给人更多的印象就是质差价廉。这一印象的形成,是因为中国制造大而不强、多而不精,大部分产品缺少核心技术,没有品牌个性、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。说到底,“中国制造”缺乏自己的品牌灵魂。

从某种程度讲,拥有品牌数量的多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。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,“中国制造今后要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,更多依靠中国装备、依托中国品牌,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”。近10年来,我国企业在品牌之路上不断拼搏,奋起直追,实现长足发展。在世界品牌500强中,从2006年的6个增至2014年的29个。华为、联想、阿里巴巴等企业步入全球行业“第一梯队”,上升为国际市场的强势品牌。载人航天、载人深潜、北斗导航、超级计算机、高铁装备等技术装备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,成为中国制造的卓越品牌。由中国倡导联合美国、德国等国成立的ISO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中国作为秘书长国,正在承担起研制更加科学、合理和协商一致的品牌评价国际标准体系的重任……这些都表明,国人已深深认识到了品牌之于产品、之于制造、之于创造、之于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。

一个没有品牌形象、品牌价值的产品,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产品。这个灵魂集中到一点就是“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、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”。近日,国务院发布了《中国制造2025》,吹响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进军号角,迎来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春天。在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战略部署中,明确提出了“加强质量品牌建设”,“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,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”的要求,既抓住了中国制造的关键,又为中国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。

品牌是中国制造的灵魂。抓品牌建设,根本是抓质量。一切没有过硬质量的产品,一定会被消费者抛弃;一切没有过硬质量的品牌,注定是垃圾品牌。因此,要在大力推进中国品牌战略的进程中,牢牢抓住质量这个根本,通过改革创新,提升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体系素质能力和水平;通过改革创新,提升中国标准化体系的素质和水平,为中国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,进而为中国品牌建设奠定坚实基础,走出一条中国质量——中国制造——中国品牌——中国创造的科学发展之路。

相关热词搜索:中国制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