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行业新闻> 新闻详情
可穿戴产品已加入健身与医疗套餐 “然并卵”
来源网络      作者:拾牛网络      时间:2015-08-19

一直以来,健身与医疗都是可穿戴产品扩展消费者版图无可置疑的重要突破口。随生活水平提高而随之飙升的健康意识,直接或间接地让可穿戴健身与医疗产品成为了半个必需品。但就是这么一个利好环境下,可穿戴行业却首次迎来了质疑声潮。苹果对AppleWatch销售量始终遮遮掩掩不敢示人、耐克手环官司败诉面临赔偿等等典型事件,让曾经无所不能的健康管家们,瞬间变成了“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”的电子装饰品,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

原因来自几个方面。首先争论最多也是对于此类产品最为关键的,即是“有数据没依据”这一点。高端功能上,很多产品宣称可实现心率监测、测量血糖、血压甚至计算热量消耗,技术涉及各类传感与光谱技术等等。可惜话音未落,立刻就有大量的医学界泰斗级人物跳出来表示这太扯了,很多这样的技术其实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阶段。涉及到重要疾病比如皮肤癌监测的功能时,不准确的数据或结论很可能导致耽误掉最佳的治疗时间,所以这些功能不仅扯,还害人。

普通功能上,也就是最普遍的计算步数、睡眠监测等等,虽然看起来也很神奇,而实际上稍懂点电子知识的人听到其实现原理都会感觉异常“骨感”,因为很多是用若干陀螺仪、加速度计等传感器计算晃动次数而已。一晚上熬夜看小说,也可能会得出你不过是轻度睡眠不佳的结果而已。缺点就是算法太直接,数据来得太片面。再加上硬件上的误差,导致有少许人对其监测结果表示愤怒也并不奇怪。

除了准确度之外,还有人机交互的问题。操作上,像智能手表这样的产品实际上到现在都没找到一种完美的交互方式,触摸屏或是手势识别在小小的手表上总显得力不从心,更重要的是极大影响了自身续航能力。

再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则是产业链。

目前来看,虽然可穿戴行业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,但相关零部件与配件、软件都尚属初级阶段,无法提供产品差异化。同时单一技术上长期未有可穿戴方向上的革新,导致产品可用性不高。比如柔性化、电池续航能力、数据交互接口、语音交互等等方面,很多是从手机等消费电子产业链直接生套照搬,无法实现专业对应,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。

最后从宏观方面来讲,让这类可穿戴电子产品始终游离在主流市场之外的真正原因,其实是厂商仍未对其核心应用价值进行剖析。正确的程序应当从实用性与可靠性入手,真正找到消费者的痛点,发挥哪怕是所宣传功能其中的一种,做到说一是一,从性能上征服用户,自然而然客户也将对产品产生依赖性。而最忌沿用传统的消费电子概念,企图用外观和所谓智能化来贪图一时的市场倾销,结果是令整个行业背上了徒有其表的名声。

相关热词搜索:可穿戴产品健身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