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行业新闻> 新闻详情
中国制造‘腹背受敌" 谁才是最大威胁?
来源网络      作者:拾牛网络      时间:2015-08-19

由于人们长时间热衷于关注高端制造科技,而且国家也一直秉承高科技强国的战略,所以,我国近多年来的发展,都是以大力推进高端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为主,但却时时不见成效,虽然一直追赶着发达国家的脚步,但却仍然是望而却步,可望不可及。

当下印度的起身,无疑给了中国制造一个当头棒喝。或许中国制造的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,这就警醒我国不能只是一味的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。其实,我们最大的敌人,确实未曾追赶上而正在追赶着我国水平的一些所谓的“低端国家”。中国制造,尘埃落定

中国版工业4.0规划《中国制造2025》制定了九大战略重点,以及十大突破领域,制造业为国之重器,被寄望于成为中国未来成为强国的战略发动机。

在中国的未来长远期规划中,其实现分三步走,第一步,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;第二步,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;第三步,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,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,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。

而此前,工信部将世界制造业大国,分成了三个阵营。第一方阵首当其冲是美国。拥有世界上最尖端的科技,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,实力雄厚。第二方阵是日本和德国,拥有高新技术优势,在智能制造和精密制造方面,优势突出。第三方阵是英国、法国、韩国。英国和法国在航天,医疗、高技术产业有优势。而韩国则在电子产品领域优势突出。

当下,中国将自己归为第三阵营,所以,三步走的战略规划,十年之后,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,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,进入第二方阵,30年后,与美国比肩,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王者。

传统产业怎么处置

从重点战略,可以看出中国未来的竞争定位,我们基本是以欧美发达国家为竞争对手。某种意义上说,他们是前狼。但是,对于中国未来威胁最大的,恐怕不是欧美国家,而是金砖国家,以及新兴的第三世界的快速发展的国家。我们的竞争战略,不能尽想好事。

中国最大的尴尬,在于既然追赶前面三大方阵,又要应对后来者的追赶。当下,中国制造处于连线作战的危险境地。

事实上,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而言,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。在高新技术行业,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巨大,在中国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,核心的技术却在美国和日韩,甚至在LED领域,中国企业更是全面受制于日韩,在汽车领域,核心技术控制在美国,德国、日本等国手中。中国最先进的航天工业,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十年以上。在高端产业领域和主流产业,中国企业的产业升级,受到核心技术的制约,短期内将难以实现。中国制造业升级,将受到残酷的阻击。最近几年,中国遭遇的知识产权官司越来越多,而且,鉴于中国的不太顺畅的科研体制和人才体制,中国未来在短期内,也难以完成技术升级,难以冲刺前三大方阵。

事实上,中国最大的威胁,是“后虎”

十年内,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,应该是战略中心,而高新产业突破,应该是奇兵。所谓守正出奇,绝对不能搞成靠奇兵投机。

传统产业的升级,基于高新产业,有两大理由。

其一是,中国制造业的巨大存量需要时间消化

不能一说产业升级,就全部搞高高端产业,当下中国的制造业,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,高新技术占比很小。鉴于当下的消费格局,也难以支撑未来大规模的、普遍的高新技术。因为企业的研发,需要充足的经费,而企业没有高额利润,就没有研发经费。在一个消费能力不振的穷国,只能是从低端消费,逐步过渡到大众消费,亦即“中端消费”。而不能马上跳跃到普遍的高端消费。

对于更广大的内陆地区而言,未来最严峻的任务,可能并非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,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与突围。作为一个强大但是却人均收入低的国家,国内民众庞大的内需,仍然需要通过传统产业来满足,制造业仍是中国的立国之基。

中国目前制造业的困境,并非制造业本身出了问题,而是社会结构出了问题,由于贫富分化严重,权贵和富豪阶层的奢侈品消费流行,中国以穷国之资,竟然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,是不正常的。而在另一端,则是庞大的低收入人群所构成的低端消费市场,而在此中间,大众消费,或者说是“中端消费“严重匮乏。

中国拥有广阔的大陆市场,但是,由于国民收入偏低,导致低端消费流行,未来,中国将从低端消费,过度到大众消费,在此过程中,必然产生对基本工业品的大量需求,这种趋势,注定了制造业在中国大有可为。既然能去日本买马桶盖、电饭煲,中国如能造出好点的马桶盖,不就可以扩张无限广阔的市场?

目前破局最大的希望,在于于内需的振兴。中端阶层,大众工业,大众消费,方才为中国强盛久远之道。

十年内,中国根本就碰不到欧美的核心,竞争不起来。最近几年,中国与欧美的差距,不是小了,而是大了,国内地产行业的狂飙突进,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伤害,最近几年制造业是萎缩而非扩张。这种伤害,需要好几年回复元气。未来可以预见,中国与欧美更多的是产业互补,而非竞争。中美贸易,中欧贸易,中日贸易,居中国对外贸易前三名,而且全部是顺差,赚钱大着呢,竞争只是其次。

其二是,中国与印度、东南亚以及金砖国家的竞争,将日益残酷。“后虎”严重威胁中国。

印度总统近日访华,关于印度是否取代中国的“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”的地位,引起了巨大争议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在产业领域,印度、越南等国,越来越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。

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提升,东南亚和印度等地,逐渐对于中国的低端市场构成了严峻挑战。

中国的北部湾战略十多年来进展缓慢,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在于中国本身不发达,无法与东盟国家形成产业落差,也就无法产生互补性。当国家间关系的竞争性大于合作性,众多纠纷就此产生。

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、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。2014年中国与东盟的双方贸易额达4804亿美元,中方顺差638亿美元,较2013年增长了43%。

最能体现中国与东盟诸国贸易关系的,就是中越贸易。2013年,中越双边贸易额达502亿美元,越南对华逆差达230亿,这更加深了越南对新一轮竞争的紧迫感。中越同处全球产业链低端,中国可以造的东西,越南多数可以造。形成同质化竞争。

中国是越南最大逆差国。但是,美国,欧盟,日本是越南最大顺差国。2014年上半年,越南实现贸易顺差13亿美元,其中,第一位是美国,贸易总额98亿美元;欧盟86亿美元;日本16亿美元。越南和中国的顺差国,惊人的重叠,这说明什么事情?中国和越南,产业同构很厉害。都以欧美市场,为自己低端产品的倾销地。

如果中国制造不能优于东南亚制造,形成产业互补。一旦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兴起,中国在东南亚的市场将被蚕食,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市场,亦将被这些后期的国家部分替代,未来外贸形势更加严峻。

所以,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重心,不是追赶发达国家,而是阻隔后发国家的挑战。不能前面追发达国家的脚步,后面被印度越南踢了屁股。

中国此前被归于第三方阵。其实是不太科学的。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,与英法和韩国,还有相当大的差距。应归于第四方阵。第五方阵,则是东南亚,印度、非洲等一些国家。前三大方阵处于发达国家。第四方阵以中国这种高速发展的金砖国家为首。处于过渡阶段。第五方阵则明显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下端。

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要点,应以传统产业的升级为主,以高新产业突破为辅。不能颠倒了,更不能搞投机主义。首要战略目标,一是建立在金砖系国家中的相对竞争优势,打垮其它几大金砖国家与中国争雄的野心。同时,建立对于东南亚和非洲第五世界的绝对竞争优势。形成与他们的产业落差,并由此建立产业互补。

相关热词搜索:中国制造传统制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