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共享单车”为何发展如此迅速,几乎一夜之间,各种自行车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诸多城市街头?他们又是怎么样的商业模式呢?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“共享单车”的两大巨头ofo和摩拜。
ofo是最早成立的共享单车公司,2014年由来自北大的5位90后创始人创立。ofo启动“2017城市战略”,计划从1月12日到1月22日,以“一天一城”的速度在10天内进入11座城市,目前ofo已覆盖全国33座主要城市。
摩拜单车2015年1月份成立了摩拜科技公司,2年时间,一个85后、有着10年汽车记者背景的女子——胡玮炜,就把一个企业从0做到了估值高达100亿。
关于共享单车的需求:
1、 短距离的刚需
凌晨的城市,公交、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已经停运,出租车费用高,共享单车可以解决。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和高峰期堵车严重,自行车出行的速度基本上可以赶上法拉利跑车。当你偶尔会想在湖边或者林间游荡,自行车出行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2、 随取随用
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的车辆,不用停车桩,不用办卡,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开锁,不用的时候仍在路边即可,就像哆啦A梦,随时可以从口袋里掏出一步自行车!
3、 低成本出行
自己买的自行车还怕被偷,但共享单车的租用价格不高,押金可退,对于用户而言就等于免费使用一辆不怕被偷、可以随处停放的“私家单车”。
关于商业模式:
半小时0.5元-元分时租赁那个钱,其实一点都不重要,“共享单车”从一开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:数据+资金池。
共享单车使用方式
1、 必须把电话号码、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(要实名认证)都发送过去
2、 提交99元或者299元不等的押金
3、 押金可以退(所以多数人不会抵制缴纳这笔钱)
4、 押金不能用作租赁车费的支持(等于这笔钱只增不减)
每辆自行车就相当于一个数据搜集器和储钱罐,假设一辆自行车可以吸引8个人注册使用,投放一辆自行车意味着获得2400元(8*300)的“存款”。截止至2016年12月,我国“网络预约专车”用户规模为1.68亿,共享单车的潜在用户规模应该不止这个数,按2亿用户估算,可吸纳“存款”资金600亿。
共享单车,能走多远?
莆田市卡拉单车于2017年1月25日、2017年2月6日分别在莆田市区投放了500辆和167辆单车。2月15日,卡拉单车召集五个人在莆田市区彻夜寻找六小时,却只找回了157辆单车,丢失率高达76.5%。卡拉单车的投资方发现这个情况之后,根据对赌协议撤出投资,这导致已生产好的4333辆单车无款提货以及卡拉单车运营资金紧张。
从这个例子看得出,虽然共享单车的前景很美好,但也存在着居多问题。
1、蓄意破坏问题
这些原本应该被停放在路边,等待有需要的人使用的自行车,有时却出现在了马路中央、河里、树杈上,四肢不全,遍体鳞伤,大批单车被人破坏、堆放在街角。任意弃放、随意毁坏、覆盖诈骗二维码、人为上锁“窃为己有”,改装窃为己有等现象令人忧心。
2、竞争对手问题
无论是摩拜还是ofo,其实都刚刚起步。“共享单车”商业模式最大问题之一,就是可复制性太强,门槛不高,先行者必须全力加速奔跑,圈地第一。
3、事故隐患问题
由于共享单车使用频率高,一旦到后期肯定有车损不能及时维护,如果用户骑行了有问题的单车,若由于车子的原因造成交通事故,共享单车的运营者势必面临着赔偿问题。
4、政策支持问题
当共享单车的投放量足够大,违停、抢道、骑行安全问题必然会不断涌出,一旦影响到城市的文明建设则会被行政打压。而且“共享单车”动了出租车、专车司机、摩的司机等机动车的利益,被这些利益团体打击、蓄意破坏等,完全是可能的。虽然目前不少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,但还是需要政府高度重视,才能加快共享单车的良性使用和发展。
就像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炜炜说的,一开始很多人都来论证共享单车实施有多困难,最终他们选择了退出。一个新的模式的出现,总会引来多方的猜疑和诋毁,总的来说“共享单车”也是一种社会进步,希望越做越好!
上一篇:C4D如何用在网页中?
下一篇:如何优化移动端营销型网站?